諸葛亮病逝前通過星象推算出自己時日不多,就點燃了49盞燈,并擺成「北斗七星陣」,他想向老天再借十年壽命,為自己續命,好完成自己的北伐大業。
那麼諸葛亮這樣做真的是要為自己續命嗎?其實這里的真相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復雜,這其中暗含兩大毒計,說出來會讓你毛骨悚然。
其實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只是一個幌子:續命是假,故布疑陣才是真。
其實這也是諸葛亮「一石二鳥」之計,他的真實目的只有兩個:
一個是為了迷惑司馬懿,拖延時間,為蜀軍爭取撤退時機;另一個則是為了抓住內奸,想知道誰有不臣之心?誰想謀反?
話說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已將司馬懿大軍逼近絕境,而且一把大火差點燒死司馬懿父子和手下十萬曹魏精銳部隊。
可惜此時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救了魏軍性命,諸葛亮也急火攻心,口吐鮮血暈倒在地,當醒來后夜觀星象,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朋友們,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會觀星象的人有很多,他們可以通過觀察星象能夠看出來:人壽命的長短以及其他好多的事情。
比如:戰國時期的鬼谷子、西漢時期的方士東方朔、朱元璋手下的謀臣劉伯溫、唐朝的玄學家袁天罡,還有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司馬懿等人,都精通于此道。
而且諸葛亮通過夜觀天象,能夠預測未來的事情,至今在科學上還無法解釋。
古人認為:每個人都代表天上的一顆星星,要是這個人去世了,其所代表的星星就會隕落。
所以諸葛亮就點燃了49盞燈,施法向天借命。目的就是為了模仿夜空中的星星,施展法術留住羅盤內的正常夜空景象,不讓司馬懿發現自己即將去世。
但特別巧的是,司馬懿也通過觀看星象,知道諸葛亮將不久于人世。
但司馬懿不敢確定是否屬實,于是就派手下人偷偷地去諸葛亮營賬探查究竟。
更為巧合的是:魏延也正好發現司馬懿的密探,認為司馬懿想要偷襲蜀營,所以他就連忙跑去報告諸葛亮。
當魏延匆匆忙忙闖進來時,諸葛亮揮舞著寶劍正在施法,魏延說有十萬火急軍情上報,而且又很不小心地踩滅了七星燈主燈。
此時的諸葛亮,心里只剩下了無奈,他只覺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既然燈也滅了,那說明自己再怎麼做,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魏延看著失魂落魄的諸葛亮,一下子就被嚇住了,他不解地望著地上擺放有序的燈盞,忽然明白了諸葛亮是在作法事,如今被自己所誤。
于是魏延惶恐致極的跪倒在地哀求道:「丞相,我不是有意闖入,實在是軍情緊急,不得不報與丞相知道,魏兵劫營來了。」
諸葛亮有氣無力地說道:「我不是早讓姜維提醒你防備司馬懿劫營嗎?你為何不將我的話記在心頭?此時你不引兵拒敵,卻跑到中軍賬來胡攪蠻纏,真是讓人惱火!」
于是他也沒有責怪魏延,只是嘆了一口氣:「上帝不救我,這也是命運」,然后就讓魏延出了賬。
之后諸葛亮把自己手下的將領叫了進來,交代好了自己的身后事。
沒過多久,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在建興十二年的時候,病逝在五丈原,也就是今天陜西寶雞岐山,享年54歲。
這就是「孔明七星燈續命」的故事。
前文說過諸葛亮這麼做有兩個目的:
因為諸葛亮意識到現在蜀軍內部很不穩定,有反蜀派系,而且司馬懿大軍還在外圍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
于是諸葛亮便假借「七星燈續命」,命人點燃了49盞燈,對外宣稱自己要使用奇門遁甲之術向天借命。
諸葛亮還告訴大家在自己施法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有人搗亂,主燈更不能滅,否則法術就會失靈,自己也會隨后離世。
蜀軍將領們都信以為真,心甘情愿地為諸葛亮看門護法,因為他們也不想看到自己敬若神明的諸葛丞相離世。
而諸葛亮這一招就埋下了兩個殺機:
第一、諸葛亮是為了迷惑司馬懿,拖延時間,為蜀軍爭取撤退時機;
司馬懿在經歷了「上方谷」一戰,差點被諸葛亮全軍覆沒,他自己也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
所以,逃脫后的司馬懿一直很想報仇,但終因智、謀都不如諸葛亮,所以他一直在打防御戰,任由蜀軍如何罵戰,都不出城應戰。
其實,司馬懿真想報復諸葛亮,一直在等待時機,等一個適合的反擊機會,一舉擊敗蜀軍,洗刷恥辱。
假如司馬懿知道自己突然離世,肯定會率領魏軍大舉反攻蜀軍,而失去了自己的蜀軍,又該如何抵擋司馬懿的進攻呢?
所以,諸葛亮便假借「七星燈續命」,就可以繼續震懾司馬懿,為蜀軍爭取撤退時機。
第二、諸葛亮則是為了抓住內奸,想知道誰有不臣之心?誰想謀反?
諸葛亮深知,失去了劉備的蜀軍,上下看似一條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其實蜀軍內部并不團結,有很多將領在暗中一直和自己作對,甚至想取而代之。
如果讓這些懷有不臣之心的他們得知做法之事,只要中斷做法,就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他們肯定會放手一搏。
如果誰把自己的燈給弄滅了,那誰就是反叛,從而抓住自己軍隊中的內奸,就能為蜀軍除掉禍患。
果不其然,後來發生的事情和諸葛亮預想的一樣:大將魏延以軍情緊急為由,沖進來打斷諸葛亮施法,然后又很湊巧地打翻了主燈。
此時的諸葛亮,才真正知道:原來自己當年在長沙就看出,腦后有反骨的魏延,真的是有反叛之心。
所以,諸葛亮既不聲張,也不怪罪魏延,只說了句「天不救我」
隨后他招來楊儀和姜維,告知他倆:自己死后一定要注意魏延的動向,必要時可以殺掉他。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諸葛亮死后魏延果真造反,但因為楊儀和姜維早就有所準備,所以魏延當場被殺。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做法確實很有效果:
其一、諸葛亮死后,蜀軍正在慢慢撤退之時,司馬懿就已經發現情況有些不對,但是他又仔細察看了星象和羅盤,也都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所以,司馬懿覺得這可能是諸葛亮又施展一個類似「空城計」似的計謀,因此他看著蜀軍撤退,不敢輕舉妄動,以防吃虧上當。
再後來,司馬懿察覺事情有些不對頭,正準備躍躍欲試的時候,蜀軍又將提前做好的諸葛亮雕像抬了出來,遠遠看上去就好像諸葛亮還活著一樣。
所以,嚇得司馬懿趕緊停止進攻,正在猶豫之間,蜀軍也趁這個機會,安然無恙地撤回大本營,等到司馬懿回過神來為時已晚。
其二、諸葛亮此舉也逼出了不臣之人魏延,當他還在施法的時候,魏延突然闖進來,并故意把主燈打翻在地,說是有緊急軍情稟報。
魏延其實不過是希望諸葛亮早點死,自己也好及早奪權。
所以諸葛亮交待姜維和楊儀,伺機斬殺魏延。
寫在最后:
我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深謀遠慮,這也絕對不是常人所能及的,所以諸葛亮被后世被評為「智多近妖」。
其實諸葛亮這麼做,也實屬無奈之舉,畢竟他所面臨的形勢太嚴峻了,不論哪個環節出差錯,蜀漢都會被滅國。
諸葛亮真乃是忠良之輩,在臨終前還在操心蜀國大業,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甚至就連死了之后,也都在為蜀國存亡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