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東大阪一家7-ELEVEN的加盟店因為縮短營業時間而遭到總公司要求支付高達1700萬日圓(約新台幣480萬元)的違約金,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店長在妻子去世后,因人員短缺和長期過勞,決定將原本的24小時營業時間縮短為每天從早上6點至隔天凌晨1點營業,以保障自己的健康。然而,這一調整卻違反了7-ELEVEN的加盟合同,遭到總公司嚴厲警告并提出巨額賠償要求。此事件一經曝光,立刻引發了民眾與其他加盟主的共鳴,甚至引發對日本連鎖便利店24小時營業制度的質疑與反思。
根據《朝日新聞》的報道,事件的主角是一位57歲的男性加盟主。
他與妻子共同經營一家7-ELEVEN,但不幸的是,妻子因病去世,加上4名長期工讀生陸續離職,導致店內人手不足,經營壓力驟增。加盟主不得不一人承擔起大部分的工作,幾乎每天工作16小時,從清晨5點到半夜2點,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使他身心疲憊,明顯出現過勞的跡象。
為了避免因健康問題而無法繼續經營,店長在2019年2月決定縮短店鋪的營業時間,從原本的24小時營業改為每天清晨6點至隔天凌晨1點。他希望這樣可以至少有幾小時的休息時間,維持店鋪的正常運作。然而,這一決定卻違反了他與7-ELEVEN總公司簽訂的加盟合同。根據合同規定,除了少數例外情況(如位于辦公大樓內的門市),加盟店必須維持24小時營業,除非經過書面批準。
店長試圖與總公司溝通解釋,說明因為妻子去世和人手不足才被迫縮短營業時間,并表示盡管提高了時薪,也依然難以找到足夠的員工。然而,總公司并未采納他的解釋,反而要求他立刻恢復24小時營業,并提出1700萬日圓的賠償要求。
這一強硬態度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特別是在加盟主和工會群體中更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許多加盟主對該店長的境遇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面臨著相似的人員短缺問題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