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血緣像一條看不見剪不斷的線,將骨肉同胞系連在一起,但這樣的牽絆所帶來的卻并非全是愛意和溫情,反而成為了很多人用盡一生想要掙脫的枷鎖。 1918年,金默玉在遼寧旅順出生,成為了龐大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她的父親共有21個兒子和17個女兒,而他們一家的身份也是極為特殊。 金默玉的父親是愛新覺羅·善耆,是清朝的肅親王,雖然彼時清政府的統治早已被推翻,他們一家也從北京搬往了遼寧,但曾經的貴族作風和封建思想卻依舊在這個家族當中保留。
金默玉被稱為清朝的最后一個格格,她從小也被要求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法,保持貴族女子的姿態和做派。在很多清宮戲走紅后,人們對于以格格為代表的清朝貴族少女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但是金默玉卻稱她們真實的生活與電視中所演的其實很不一樣。
那這位末代格格真實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
末代格格清宮戲一直以來都備受觀眾的歡迎和喜愛,這些戲說清代皇家生活的影視劇讓許多觀眾以為曾經滿清貴族的真實生活就是像電視中所演的那樣,但其實影視和實際卻有著很大的出入,末代格格金默玉就曾經指出過影視劇中的問題。 1918年,善耆最小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琦出生在遼寧旅順,成為了王府中最小的格格,後來她給自己取漢族名為金默玉。 在她4歲那一年,父親善耆由于謀劃復辟失敗而大受打擊,不久后便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將自己的所有子女都做了安排。
在父親去世之后,金默玉一直由自己的三個姐姐撫養,雖然當時的肅親王府已經不再如往日般尊貴風光,但家中的所有長輩和姐姐都還保持著所謂的貴族做派,并按照同樣的要求教育她。金默玉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不認同所謂的封建禮制,對于各種束縛也充滿了反叛心理,這樣的想法在她到日本留學后得到了進一步的放大,她拒絕奶媽跟隨自己一起前往國外留學,也對早已經成為空殼的貴族身份缺乏認同感。 在金默玉從日本學成歸來后,她并沒有像其他姐姐一樣在家中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尊貴格格,而是選擇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獨立的生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